碳權是什麼?2050淨零排放目標,碳權交易所成立

近年來,碳權迅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台灣也不例外!國內碳權交易所於 2023/08/07 於高雄軟體園區正式揭牌開幕。大家是否也會很好奇為何會有碳權的出現?

其實它是作為減緩溫室效應而產生的政策工具。因氣候變遷,飢荒、水患和火災不斷上演(好評推薦4大氣候變遷電影!不只⟪明天過後⟫透過電影一窺氣候變遷!),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建議,2023年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需降至現在總量的57%,並於2025年達成零排放,才能達到永續環境的目標!

在全球追求淨零的趨勢下,行政院 2022年4月21日也通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擬具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並將法案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將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正式入法!目標是打造具競爭力又能永續循環的綠色經濟,與國際趨勢接軌。

延伸閱讀 透過6個步驟,你也可以對氣候變遷做出貢獻

淨零排放

淨零排放是什麼?

淨零排放(Net Zero)又稱作淨零碳排,最早出自2015年時各國簽訂的《巴黎協定》中,約定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其意味著在一特定時期內,個體(如個人、企業、國家)的碳排放量等於或小於他們所移除或抵銷的碳排放量,使碳平衡達到零。

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包括兩大方面:

  • 減排(Emission Reduction):首要目標是減少碳排放,這可以透過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天然能源、減少運輸排放等方式實現。減排是降低碳足跡的基本步驟。
  • 碳抵銷(Carbon Offset):除了減排外,碳抵銷也是重要的。它包括投資於碳抵銷項目,如 reforestation(重新造林)、afforestation(造林)、可持續土地管理、可再生能源專案等,以抵銷難以避免的碳排放。

淨零排放的目標是確保個體的淨碳排放為零或負值,而不對全球氣候變化產生額外的影響。這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目標,特別是在實現巴黎協定所確立的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下。

許多組織和國家都已經承諾實現淨零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並推動可持續發展。

延伸閱讀 B型企業全球正夯,你知道了嗎?台灣有29家上榜

其中,碳排放是目前被認為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今年10月歐盟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2年,並於2026年1月正式上路,台灣碳權交易所也於8月7日正式掛牌,正式宣告碳有價時代來臨。這其實也表示淨零轉型已逐漸成為產業維持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碳權

什麼是碳權?

碳權(Carbon credit)簡單來說就是排放二氧化碳的權利,通常以每噸二氧化碳(CO2)的等值單位計價。將碳排放量化讓國家或企業有依據計算減碳總量,旨在減少碳排放並推動氣候變化防治。

碳權產生方式有兩種:

  • 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and Trade)
    依據碳排放管制的總量與減碳目標,每年核發各家企業或政府單位碳排放的配額,該排放配額叫做『碳權』。其中總量管制是目前最常見的方式。

    碳排超出額度的企業須到碳交易市場購買碳權,彌補超額部分; 反之,排放量低於配額可將多出額度轉換成碳權,到碳交易市場交易獲利,全球首個碳交易機制「歐盟碳交易市場」(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EU ETS)正是此種交易模式。
  • 碳抵換(carbon offsets):
    碳抵換通常作為總量管制交易機制的補充。產生的方式為企業有 ESG 需求或供應鏈要求,而自行訂立減量額度,再透過再生能源或碳捕捉、造林等減碳專案,向國內外機構申請認證取得碳權,例如向環保署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暨抵換資訊平台提出減碳申請,或是到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GS)、碳驗證標準(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等碳權交易平台,申請碳權認證,經過認證的碳權才能在碳權交易所上交易。利用這些碳權抵換企業的碳排放量,達成減碳目標。

    延伸閱讀  ESG是什麼?一次告訴你

碳權的目標是提供經濟激勵,鼓勵個人、企業和國家減少碳排放,同時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綠色技術的發展。這些機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實現國際氣候協議目標方面。

延伸閱讀  循環經濟是什麼?荷蘭實際參訪!經典案例分享

為何要買碳權?

碳權不僅有助於企業實現永續發展目標,還是重要的金融產品,與國際貿易市場相關聯。歐盟計劃在2023年10月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並在2026年正式實施。該機制將最初適用於五個高碳排放行業,即水泥、電力、肥料、鋼鐵和鋁業,以控制碳洩漏風險。

根據新規定,進口商必須購買憑證,以支付進口產品的碳排放費用,費用金額將根據歐盟每週碳權拍賣的平均結算價格計算。對於非歐盟生產商,如台灣企業,如果他們在台灣支付了碳費,那麼他們可以抵銷在歐盟實施的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中的憑證購買費用。

這表明國際間已經準備好開展碳權交易,對於將國際貿易視為經濟支柱的台灣而言,參與碳市場變得至關重要,因此台灣不應缺席。

淨零排放

碳權交易原理

碳權交易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將外部的碳排放成本納入企業的內部成本體系中。政府會設定一個碳排放總量上限,同時發放碳排放權限。對於那些排放大量碳的企業來說,他們需要在市場上購買額外的碳排放權限,這會增加他們的生產成本。因此,企業會積極尋找方式來減少碳排放,以節省成本,這也達到了節能減碳的目的。

碳權交易平台

台灣則是證交所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已在 2023/08/07 正式揭牌開幕。目前台灣企業要進行碳權交易,可至環保署溫室氣體減量抵換資訊平台提出減碳認證申請或發布販售碳權資訊;國際碳權則可至黃金標準 GS 碳權交易平台等國際認證機構洽商合作,不同平台的碳權價格都不相同。

目前全球主要碳交所包含美國洲際交易所(ICE)、歐洲能源交易所(EEX)、韓國碳交易市場(KETS)、中國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天排所)、日本東京證交所(TSE)及新加坡氣候衝擊交易所(CIX)。

延伸閱讀 你知道如何活在我們的星球嗎?好書推薦

延伸閱讀 【5大森林系旅宿推薦】遠離塵囂讓自己喘口氣吧!永續生活必備的放鬆之旅

延伸閱讀 ESG永續投資,投資新未來

簡單森活 | Nelly
簡單森活 | Nelly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